close

總是想問「然後呢」三個字。然後結局是什麼?然後我該怎麼做?然後呢?你說呢?

 

人永遠害怕後果,渴望知道下ㄧ歩的心情,不是因為好奇,而是出自恐懼。

 

我們總擔心未曾發生的事,恐懼於未曾遇見的人。

 

可預測性是人們對於事務滿意的說明,試圖將所有的思考都納進後,分析、歸類、統整後,找出最安全的方式,才能安然入眠,因為我們將害怕的心情,完全以顯性的方式陳述文內,自然而然更成了情感慣性。

 

再者,我們將情感投入了百分之兩百的強度,塑造出情慾、與悲情的幻想世界,現實中我們難以夢幻,思考中我們全成了金庸、瓊瑤,爲了什麼?

 

當將情感無限放大,難以拉回的將是溢出的情緒,如同演員的入戲,總在疑慮後陷入沉思,「我真是如此思考嗎?真的有如此哀傷嗎?」

 

究竟是要追尋自己心靈,還是找尋匿名性的共鳴?
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拔辣Song 的頭像
拔辣Song

拔辣Song的街頭策展

拔辣S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