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媒體以綜合報導為多,不管是電視或平面媒體,這樣的問題都存在,怕獨漏...
正因為定位在『綜合』,所以各家媒體一旦看到某些事件,對人們來說具有衝擊性,就一窩蜂地刊登報導,也不管事實與否,因為就算錯了,他們也有一項秘密武器,那就是『?』。
問號『?』,對於常人文章,可能使用度不高,但在媒體報導中,它可是具備了崇高的地位,簡直就是神啊,當主題不確定、事實未經考究時、法案未經定案,媒體只要使用『問號』,一切問題都將迎刃而解,並且任意地將主籌導引至...編輯想要的方向,第二天,事實成立,該媒體可以稱自己的報導有多麼精準,事後諸葛一下L;一旦事實不成立,媒體可稱他們使用問號,只是表達出『合理的質疑』,法令問題當然也過關,所以我想縱多媒體的LOGO應該要改成『?』....嗯怎麼有點像『朋友』的記號(請見漫畫21新世紀少年)。
一直聽說過英國媒體的良善,但我想八卦永遠有其市場,只是看媒體產業敢不敢執行,如英國衛報那般的單眾媒體,目標眾既然已經設定了,不去追求八卦、影視、政治醜聞...,僅針對要探討的主題做深度探討,君不見台灣天下與遠見其實也有很強烈忠誠的消費族群,我想雜誌可以這樣做,平面日報為何不行,電視報導為何不行?以綜合台的形式打天下,看日報的報導來報導,已經成為台灣新聞的通病,若是什麼都要追,假閱聽眾性喜之名,行媒體暴力之實,我想台灣媒體產業只會越來越難看,老師在課堂教的內容,在媒體呈現中一律被打翻。
九把刀事件,只是媒體的輕碰,就對當事人產生莫大影響,媒體一句『九把刀擬告發....』,對產業來說可能只是想增加新聞點,卻對人的本質有著根本性破壞,然後呢?電話道歉?或是在小版面登報道歉?哈哈有三小屁用,還以為像威爾史密斯有消除記憶的筆那般功效嗎?
對媒體來說,當事人的抗議、閱聽眾的批評,他們還會暗自竊笑呢...因為有人批評、有爭議性才有人要看,銷量才會高啊!
留言列表